電子報
電子報
《宜春學院報》 - 第205期

品語言之美
享教學之樂———訪我校外國語學院法語老師張浩




  個人簡介:張浩,男,當下就職于外國語學院法語專業(yè)。曾經(jīng)在法國學習非語言文學類專業(yè)多年,并于2012-2015年在法國波城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因此,法語不僅是工作謀生語言,還是生活中的語言。除此之外,還同時習得其他興趣性語言,如日、韓、西、意、德等。張浩老師和本校韓國籍教師一同工作生活,并建立忘年友誼。留學生活的履歷讓他熟識了語言背后的文化差異,努力成為文化橋梁的墩石是他的希翼和追求。
  前言:語言是溝通的橋梁,是思想載體的形式之一。學習語言,用語言進行交談,是為了表達想法、傳遞感情,以引起思想上的碰撞或共鳴。每個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它深深扎根于人的心底,若能夠達到語言的互通,即能達到情感的共鳴。在宜春學院外國語學院有這樣一位老師,他精通法語,并學習西歐其他三門語言,近十年里,行走于三尺講臺間,用魅力四射的語言和學生架起了溝通的橋梁。他就是外國語學院法語老師張浩。現(xiàn)在讓我們走近張浩老師,一起來了解一下他是如何與多門語言擦出精彩的火花的。
   漂洋過海,領(lǐng)略異國風采
見到張浩老師時,他隨和且平易近人的樣子讓談話一下子就進入了正題。語言的魅力盡在學習過程中,若沒有走近,便很難領(lǐng)略它的美,筆者懷著異常好奇的心情,不禁想聽他敘說關(guān)于他那將近六年的法國留學之旅。當筆者問道:“最初是出于什么想法要去法國留學時?”張浩老師隨即便作了三點解釋,首先是出于語言學習的需要,最好在學習一門語言時,可以在其特定環(huán)境中學習,這樣有助于學得更好,其次,去留學,可以學習到語言之外的東西,了解異國的文化歷史等等。最后,主觀意愿和物質(zhì)條件兩者相契合。就這樣,一個意氣風發(fā)的少年,揣著一顆激動的心,踏上了前往異國之路,這一去,就在法國學習和生活了近六年。在異國他鄉(xiāng),有過困窘之時,有過失意之感,可他沒想過就此回國,因為不退縮才有可能撞南墻,撞南墻才有可能成功。
  與周圍人不同,他選擇了走自己的路,去欣賞那些他期待的風景。一開始,剛到法國時,是很興奮和新鮮的,一下子就進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有很多新奇的事物可以去發(fā)現(xiàn),一切都是那樣美好??膳c此同時,這條路上,也會碰到荊棘。從小接受和習慣的文化,去了另一個地方,想要立馬融入到其中,并非易事。中法兩國,經(jīng)濟政治、歷史文化都很不一樣,生活方式、思維模式亦有較大差別。于是,當被問到在面對文化差異時,自己是如何做的?他坦然道:"我會盡可能適應(yīng)他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但不會輕易去認同和改變自己的觀念。"即便是一國人,都會存在或大或小的思想和文化差異,何況是不同國度的人?要完全融入進去,是不現(xiàn)實的,只能客觀上去認識這種與生俱來的差異,所以更多的只能是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在溝通上可以真正傳達彼此的想法即可。在談到留學的經(jīng)歷對他的影響,他娓娓道來: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去留學,就相當在語言學習中有更多實踐的機會,將語言切切實實地運用到生活中。除此之外,要真正近距離去接觸語言,也離不開對其文化的知曉。生活在法國,與當?shù)厝艘黄鹕?看得多,自然也懂的多,長久的耳濡目染,不僅有助于他提高自己的發(fā)音,還在身體力行中對之前課本上學到的知識有了更深的領(lǐng)悟。留學生活帶給他的,除了學習上的收獲,在生活上就是結(jié)交了很多外國友人,盡管回國很多年了,但和好多外國朋友現(xiàn)在依然保持著聯(lián)系。
   挑戰(zhàn)自我,探索語言之妙
回顧當初選專業(yè),為何要選擇法語專業(yè)時,他說道當初發(fā)現(xiàn)了自己學語言是有些優(yōu)勢的,即聽力辨識度上較為靈敏。于是就往學語言這個方面考慮,而選擇法語這門小語種算是偶然結(jié)緣吧。后來學習其他西歐語言,則是出于想要挑戰(zhàn)的心情。在張浩老師眼里,一直都保持學習的狀態(tài),才能永遠持有一顆年輕的心。在問及覺得作為小語種的法語,其魅力在何處時,他說道:“可能是喜歡它的音美吧?!本瓦@么簡單的理由,卻足以讓他對法語一直燃燒著激情。不僅是法語,他對語言的熱愛實為深切,他認為母語的美妙已為人所習慣,而其他語言較之于母語,是新鮮和陌生的,它們就像磁石一般吸引著他。除了已學的幾門語言,張浩老師表示自己目前還想挑戰(zhàn)俄語,俄語是世界上比較難學的語言之一,這更加讓他想去接觸。
  “學習一門語言,關(guān)鍵不是看你能拿到什么證書,而是能否與日常生活相結(jié)合起來”張浩老師如是說,因此他尤其重視語言的生活化、實踐性。把學習的語言運用到平時的交流表達上才是這門語言的意義,留在紙上的語言是用來研究的,真正可以流傳下來的一定是可以讓人們口口相傳的。提到他學語言的經(jīng)驗時,他表示:最重要的是注入情感,試著和語言談一場刻骨銘心的戀愛,付之以深情,必將得其回應(yīng)。因為語言是用來和人溝通的,只有代入感情,才能達到真正的心靈溝通。
   課堂內(nèi)外,教授法語之道
作為一名法語老師,當問及對學生的要求時,他說道:“學習法語乃至其他語言,都有層次之別,對于專業(yè)學生,我會對他們提出較高的要求。并且我認為專業(yè)無底線。除了學習專業(yè)語法、專業(yè)詞匯等等,最主要是在實踐中運用上,可以用法語去解決日常生活,達到用法語與人交流,就像呼吸一般自然的程度。就這點來說,張浩老師從教十年來,一直都踐行著將法語融入到生活中。課堂上,學生可以有很多機會和老師、同學進行日常對話;課外時,與老師偶遇,可以用法語打招呼等等。另外,張浩老師會不定期地組織學生開展一系列的活動,如法語戲劇比賽、法語美食節(jié)之夜、法語合唱比賽等等。學生們在法語戲劇節(jié)比賽中,不僅可以鍛煉學生們的發(fā)音,還可以通過表演,來體會不同角色、不同情況下說話的語氣,狀態(tài)等。諸多的法語實踐活動既可以增強學習能力,也可以活躍學習氛圍,這無異于與張浩老師的初衷相符合。
  雖然學習法語,在學生當中,可能存在學習優(yōu)勢的差異性,但在張浩老師看來,這并不重要,要學好法語,即便先天優(yōu)勢不足,但卻可以通過提高專注度和積極性去學好。在后天的訓練學習中,注意力集中是尤為重要的,當具備了排干擾能力時,才能進行迅速的思考和反應(yīng)。此外,積極性是堅持的最大動力。有強烈的興趣后,再好好堅持,才能一路走下去。雖然法語作為小語種專業(yè),覆蓋面小,但如今一帶一路國家中,說法語的國家超過一半,從長遠看,這其中的就業(yè)缺口是較大的。因此,既然學了一門這門語言,就不能輕言放棄。學好了,才是真本事。張浩老師希望自己的學生可以在法語上學無止境,將來為其所用。
  后記:找到喜歡的事情,并堅持做一輩子,該是件多美好的事!大千世界,光怪陸離,而張浩老師選擇,和語言共處,讓生命永遠年輕,永遠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