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誕與毛澤東誕辰的博弈
“萬眾矚目”的圣誕節(jié),在商家賺了個盆滿缽滿,追求時尚的年輕人們玩了個酣暢淋漓的“皆大歡喜”中終于“落下帷幕”了。本來,狂歡過后,一切應歸于平寂,但筆者的心卻難以平靜:圣誕本是紀念耶穌基督誕生的日子,其實,圣誕結束后的一天,也就是12月26日,同樣是一位中國偉人誕生的日子———那就是毛澤東誕辰??墒?,同樣是紀念誕辰的日子,它受到的“待遇”又是怎樣的呢?
“圣誕節(jié)剛過完,還會有什么節(jié)日呀?”,“不知道,元旦不是還要過幾天的嗎……”這是筆者在校園里提問“12月26日是什么節(jié)日”這個問題時聽到的最多的回答。是的,在被訪問者的臉上,筆者看到的是茫然的表情———大多數(shù)人都不知道這個日子的特殊意義;即使有知道的,態(tài)度也非常冷漠———在他們看來,毛澤東這個名字遠沒有美麗的圣誕禮物、熱鬧的圣誕聚會、滿天飛揚的祝福短信有吸引力。12月26日,只是圣誕結束后的放松而已;12月 26日,似乎只存在于老一輩的記憶之中,可愛的“80后”大學生們已與其“絕緣”。這一切,似乎正印證了那句老話:外來的和尚好念經(jīng)。
毛澤東是新中國的締造者和第一代建設者,他成功地領導了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使中華民族的命運發(fā)生了根本的改變。盡管滄海桑田,歷史嬗變,但他的偉大的歷史功勛無法抹殺,永遠值得每一個后世子孫銘記。耶穌到底有多偉大,不得而知,但若論起對于中國人民的貢獻,耶穌肯定趕不上毛澤東。而現(xiàn)在,許多人對于與他們毫不相關的耶穌的生日頂禮膜拜,“寵愛有加”,卻對自己民族偉人的生日不屑一顧,反應冷淡,這又說明了什么?
筆者并不是衛(wèi)道士,也并不反對過圣誕節(jié)。本來,民族文化需要兼容,象情人節(jié)、圣誕節(jié)這些“洋節(jié)”在中國的“流行”本身就體現(xiàn)了中國對外開放時文化的包容度,同時也更豐富了今天生活、工作壓力日趨加大的年輕人的生活。客觀上講,對于促進消費,拉動內需,推動經(jīng)濟發(fā)展也有好處。但是,筆者想說的是,文化雖無國界之分,但“過節(jié)”作為一種文化的表現(xiàn)形式,體現(xiàn)出的是民族的價值取向。歡度圣誕盡管“合理合法”,無可厚非,但如果為了“過人家的節(jié)日”,就“丟棄了自己的精華”,那就無疑是一種本末倒置,更是一種民族氣節(jié)的缺失,不能不讓人感到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