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大山里的孩子》引發(fā)師生熱議">
電子報
電子報

路在腳下 心是火炬 青春無悔
《為了大山里的孩子》引發(fā)師生熱議


  本報3月15日刊出了大型報道《為了大山里的孩子》,更多師生了解到了文學與新聞學院2007屆畢業(yè)生范韋軍扎根彝鄉(xiāng)、服務山區(qū)教育的感人事跡。范韋軍,這個名字為更多人所知曉;范韋軍的事跡引發(fā)了師生們的陣陣熱議。
  近年來,隨著志愿者西部服務計劃、特崗教師計劃、大學生村官計劃的實施,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擇業(yè)時選擇了走進西部,走向基層。然而,據(jù)調查顯示,“寧要東部一張床,不要西部一棟房”的擇業(yè)觀念仍有不小的市場,一些大學生仍視西部為畏途。于是,許多有識之士呼吁:“寧擠東部獨木橋,不走西部陽關道”的擇業(yè)觀應當轉變。
  在現(xiàn)今倡導、鼓勵大學生到西部去,到基層去的時代背景下,范韋軍的事跡無疑是當代大學生回報社會、貢獻力量建設西部的真實寫照。那么范韋軍這樣一個投身基層的人,這樣一種立志為西部教育事業(yè)奉獻青春的精神會在我校師生心中引起怎樣的反響呢?在采訪中,記者真實地感受到大家內心的那種敬佩與震撼。美術學院10級吳英華:他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也是我的楷模范韋軍學長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當他畢業(yè)之后,他沒有忘記滋養(yǎng)他的那一方土地———家人的期望、老師的幫助、社會的關懷,而選擇投身大山,選擇那些渴望知識的孩子們。
  在報道中這位學長的一席話讓我震撼:“曾幫助過我的老師那么多,我能一一報答嗎?不能!那就只有走老師的路,做更多人的階梯和引路人。”這是多么有分量的話!我自己的人生道路也是坎坎坷坷,曾也有無數(shù)的好心人幫助過我,助我完成高中學業(yè)并如愿走進大學校園,讓我在愛的海洋里不斷成長?,F(xiàn)在我已是校愛心社的一份子,我時常利用周末為樂山的小朋友進行義務家教等。雖然,我現(xiàn)在這些微小的行為遠不及學長的付出與奉獻,但我一定會以學長為楷模,盡我所能關愛他人、奉獻愛心、回報社會,沿著感恩這條路走下去。旅經(jīng)學院10級張麗:
  他找到了屬于自己的人生作為大一的學生,我現(xiàn)在還無法體會什么叫真正的人生,更無法體會范韋軍看到布里莫村時那種心情,但我知道學長在那里找到了屬于自己的人生。他不僅是一盞燈,更是一堆熊熊燃燒的火焰;他不僅是一位老師,更是一位給人溫暖的親人。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生活方式,但范韋軍的這種生活方式無疑是值得我們崇敬的。化生學院10級謝明:
  給予比接受更快樂、更滿足每個人的人生價值體現(xiàn)不一樣,但在平凡的崗位上創(chuàng)造不平凡的人生價值無疑更偉大。也許我們不一定會像范韋軍那樣用語言播種,用汗水澆灌,用心血滋潤,在教師這個崗位上走出一條自己的路,但我們都應懂得給予、奉獻比接受、索取更快樂,更滿足這個道理。生命的質量并不在于它的長短,而在于我們怎樣利用它,怎樣在有限的時間里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價值。文新學院09級外漢班柯星:他給教師這個職業(yè)戴上了榮譽的勛章范偉軍給教師這個職業(yè)戴上了榮譽的勛章,在他這里,當教師不是一種謀生手段,而是奉獻,是愛的傳遞與見證。
  在那么艱苦的條件下,范偉軍堅持下來了,并決定一輩子都呆在這里教書育人。此話鏗然有力,堪為大丈夫。去年五一期間我和班上同學自發(fā)組織去為馬邊的永青小學捐贈衣物、學習用品,看著孩子們破爛的衣服、渴望的眼神,真的就想留下來不走了。范學長為我們樹立了一個榜樣,一個痛并快樂著的選擇。教師之花在大山里怒放,圣潔美麗而愈加堅強。也希望越來越多的人能受到感召,加入這支光榮的隊伍。文新學院09新聞班鄭浩:
  他是勇敢無畏的80后范韋軍,一個勇敢無畏的80后,一個用心承諾的引路人,一個踐行教條的躬耕者。也許是“學而優(yōu)則仕”的“祖訓”效應,千年之后在強調素質教育的今天,教育成了一把找工作、找好工作的鑰匙。這位正值茂盛青春的年輕人,承諾在大涼山一個窮苦彝鄉(xiāng)村小點燃教育之火21年,這個承諾在物欲橫流的今天顯得十分稀少和珍貴。文新學院09級漢本班崔軍:
  他是寂寞彝鄉(xiāng)一枝花“數(shù)萬里不毛,何人敢掃,皚皚涼山千層雪;二十一重誓,獨汝能開,寂寞彝鄉(xiāng)一枝花”,這是我送給范韋軍學長的一副對聯(lián),希望你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繼續(xù)努力,同時也要注意照顧自己,保重身體,因為涼山需要你,山里的孩子需要你!也許他年,學弟將追隨你的足跡,與你同種涼山之竹,共賞彝地風光!計科學院09級乾鋒:
  愛心的接力需要延續(xù)看完這篇《為了大山里的孩子》的報道,我心中的敬佩之情久久沒有散去。捫心自問了一句“換做自己,我會在這樣一群對知識充滿渴望的孩子面前如何抉擇呢?”答案真的不置可否。我們常常用感動的事情去喚醒沉睡在心里的那片良知,我們一遍又一遍的歌頌著無私、奉獻。那么當山里的孩子們在范老師的辛勤教育及好心人的幫助下終于走向了山外,這些孩子還會像范老師這樣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為自己的族人,奉獻這樣一切的一切嗎?愛心的接力棒將有多少人來接,又將傳向何處?真心的祝福范老師。音樂學院09級蔡欣怡:
  真正的體面在于心靈范韋軍,在有些人看來,他沒有錦衣玉食的體面,沒有高官厚祿的體面,沒有美宅香車的體面。然而,我想說的是,范韋軍的體面在于他地位雖普通,卻仍然真誠地奉獻和付出;在于他家境雖貧寒,卻執(zhí)著地弘揚著真善美。
  真正的體面在于心靈,美好而善良的心靈才是一個人真正的體面。教科學院07級劉科:
  他的奉獻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一直很敬佩那些到貧困地區(qū)支教的青年們,我們年輕,有激情有夢想有愛心,可是真正能把大山支教變成現(xiàn)實的有幾人?尤其是在市場經(jīng)濟迅速發(fā)展的今天,大多數(shù)年輕人都選擇了多彩繁華的都市,希望在那里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插翅飛翔,而范韋軍卻是一個例外,大學畢業(yè),放棄了在大城市打拼的機會,回到了遙遠的鄉(xiāng)村支教,一個人,忍受著異鄉(xiāng)的孤獨,大山的寂寞;一個人,在極其艱苦閉塞的環(huán)境里默默付出著。他身上的這種奉獻精神,真的很不易,很偉大,值得我們當代大學生學習。政法學院法學班鄧輝:時代在迅猛發(fā)展,個人的力量始終是微小的破墻、壞得不能再壞的桌椅、破爛老式的黑板、昏暗透風的教室……這樣的環(huán)境到底是誰要改變?政府或相關部門豈能等閑視之?對于范韋軍式的老師而言,自己一個人的力量始終是微小的。是的,也許幾年內可以有所改變,也許幾十年過后就會有另一番景象,但是那些貧困、教育落后的山區(qū)畢竟還太多,在這個發(fā)展迅猛的時代,號稱知識經(jīng)濟的時代,我們經(jīng)得起多少個十年、幾十年?文新學院教師武誼嘉:
  他找到了適合自己的一片天空只有適合自己的崗位才是最好的崗位,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像范韋軍這樣的學生,由于家庭貧窮,由于來自山區(qū),在性格和生活習慣等方面與其他同學難免有一些格格不入的地方,但是范韋軍的淳樸、倔強、好學確實是很多來自城市的同學所不及的。他有今天,是因為大多數(shù)同學、老師和領導關心他、鼓勵他,讓他在受到奚落和嘲笑的時候感受到了人間真情;他有今天,是因為他在一番折騰之后認識了自己;他有今天,是因為他找到了適合自己的一片天空。
  不需豪言壯語,不需驚天動地,只要堅持不懈地工作下去,他就是一名中國最偉大的山鄉(xiāng)教師。真的還很想他,很想再替他披上一件御寒的大衣……文新學院教師楊曉軍:
  為他對責任的理解與踐行而感動扛著一個編織袋只身來讀大學,他深知貧困的滋味,在學校和愛心人士的資助下,大學里他收獲的不只是知識,還有責任。
  同樣的一個編織袋,進校時裝的是衣物,畢業(yè)時載的是責任!帶著這份責任,他選擇了去美姑縣布里莫村小學,那個別人去了呆不下去的地方,那個非常貧窮,極其落后的山區(qū)。為了消除村民對新教師來后呆幾天就離開的顧慮,他放聲承諾,那一個承諾就是二十一年,就是一輩子。
  范偉軍的事跡感動了我,當然感動我的不只是他的精神,更是他對責任的理解!文新學院教師黃文龍:
  該如何關注布里莫村小和范韋軍在范韋軍之前的十幾個教師因無法面對布里莫村小艱苦的環(huán)境和簡陋的條件而選擇離開。每一次的離開都沒有帶來什么改變,僅僅是相關部門熟練地重復著招進新教師的程序,有條不紊地表達著對布里莫村小學孩子們的“關愛”。范韋軍的到來卻帶來了一些令人“意外”的改變,他愿意在這個許多人無法忍受的環(huán)境中留下,以力所能及的力量表達對山區(qū)孩子們的關愛。他選擇的重點不是生存,而是他活著的價值。
  范韋軍找到了實現(xiàn)自己人生價值的舞臺,那我們該如何來關注他?我們是不是要送他一個“安貧樂教”的光環(huán)?我們憑什么要置布里莫小學于“貧”之境地?又憑什么讓范韋軍“安”于貧之地?為什么在十幾個教師走之后那里依然是“貧”之地?誰有責任和能力改變這個境況,不應該是范韋軍,因為這不是他的職責,但現(xiàn)實是范韋軍帶來一些改變,讓布里莫村小學走出大山,這其中帶有令人悲憤的意味。
  社會的關愛和資助不是改變布里莫村小學教育條件的理所當然的力量,因為這個小學并不是獨立于當?shù)亟逃到y(tǒng)的,理當由教育部門負責,社會關愛群體和教育部門應各守其位,各盡其職,后者不能任由學校和教師“安貧”,而自己卻安心。
  采訪手記:一個普普通通的大學生,扎根山村服務彝鄉(xiāng)教育,在校內引起這么多的關注與強烈的反響,這是我在最初做這個采訪時沒有想到的。對范韋軍的選擇,有人說他“傻”,但更多的人卻把無比的感動和崇敬投向了他。記得捐贈儀式當天,鄉(xiāng)親們帶著自己孩子來到學校,參加捐贈活動,他們的臉上滿是笑容,你能夠從他們的臉上感覺到內心的幸福,感覺到他們對范韋軍老師的尊敬。這是鄉(xiāng)親們對范老師最好的回報,有了鄉(xiāng)親們的支持,范老師才能更加堅定信念地走下去,為大山里的孩子們教書。
  放飛大山的希望,托起明天的太陽。為了山里的孩子,范韋軍要付出自己的心血與青春。聆聽采訪中的這些真實話語,我心潮澎湃,我為范韋軍激動,也為師生們這真誠的感慨所感動,心中不由地飛揚起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主題歌《到西部去》:青春選擇,雄心萬里,好兒女縱橫天涯披風沐雨。放飛夢想,真情投遞,一代英才開拓進取。因為這個選擇,西部的明天更加美好。因為這個選擇,我們的青春更添壯烈……人生選擇,難得機遇,好兒女縱橫天下歷練自己。路在腳下,心是火炬,建功立業(yè)大志不移。因為這個選擇,歷史將留下真心笑容。因為這個選擇,我們的青春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