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詩人鄭愁予,可稱為現(xiàn)代詩人中的傳奇人物,不僅他人生經(jīng)歷有著“傳奇”色彩,他的作品集也曾在臺灣創(chuàng)下再版百次的奇跡。
浪子情懷,仁俠精神,在鄭愁予的詩歌中體現(xiàn)得最多,也是他最具特色的地方。對于這一點,鄭愁予在一次談話中也予以了說明。他說:“因為我從小是在抗戰(zhàn)中長大,所以我接觸到中國的苦難,人民流浪不安的生活,我把這些寫進詩里,有些人便叫我做‘浪子’,其實影響我童年的和青年時代的,更多的是傳統(tǒng)的仁俠精神,如果提到革命的高度,就變成烈士、刺客的精神。這是我寫詩主要的一種內涵,從頭貫穿到底,沒有變?!庇纱丝梢钥闯鲟嵆钣璧脑姼韫亲永锊粌H有浪子情懷,還有仁俠精神。
最能體現(xiàn)詩人的“浪子情懷”的是《錯誤》和《情婦》:
跫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錯誤》)
在一青石的小城,住著我的情婦/而我甚么也不留給她/只有一畦金線菊,和一個高高的窗口……(《情婦》)
這兩首詩常被人們用以指認其“浪子”意識和“婉約”風格的證據(jù)。
詩人以“閨怨”情結來表達自己的浪子的情懷,“言有盡而意無窮”。詩人不僅運用了具有美感的意象,并且用獨特的比喻來寫“情人”。尤其是《錯誤》,就像詩中的“蓮花”一樣,散發(fā)著幽香,清新而雋永,讓人回味悠長。給不起的承諾,讓詩人無顏面對自己的情人,濃烈的愛燃燒過,熾烈的思念時時刻刻圍繞在詩人的心頭??墒牵娙说膼壑荒芡A粼谏弦幻?,下一秒,他的心卻又已屬于別人。此刻,愛你已經(jīng)變成了愛過你,詩人只能以“路過”表達對曾經(jīng)的愛人的虧欠。浪子的行為雖然不羈,可他的心卻依然純潔,這就是鄭愁予式浪子打動人心的地方。
浪子可以是個過客,也可以是個仁俠。“俠”者往往又稱為“游俠”,因為他們大都過著浪游的生活,也就是說“俠”的外在特征恰恰就表現(xiàn)為“浪子”。換句話說,“浪子”是“俠”的表象。因此,雖然詩人自稱“浪子”,但他心目中的理想形象乃是“俠”,具有濃濃“鄉(xiāng)愁”的“仁俠”。
“鄉(xiāng)愁”是臺灣現(xiàn)代詩人共同的主題,也是中國傳統(tǒng)詩歌的重要主題?!爸袊娙怂坪跤肋h悲嘆流浪及希望還鄉(xiāng)”,“因此,鄉(xiāng)愁成為中國詩中一個常有的、因而是傳統(tǒng)的主題”(劉若愚語)。臺灣詩人的鄉(xiāng)愁,綿延悠悠數(shù)十載,至今未有一絲減淡。鄭愁予亦是如此。他將自己的一腔熱血寄托于有朝一日的“仍歸祖國”(《衣缽》),也寄托了自己的“仁俠精神”。詩歌《一張空白的卡片》中不僅述說了“那日武昌以后我去國之悲傷”,而且認識到“歲月與山河不可翻轉了”。也許詩人的本意只是一種美好的希望,可是一天又一天的“路過”,希望已然變成了絕望。《一張空白的卡片》中這樣哀嘆:“它在安詳?shù)貕褐粋€謎/是未開的百合在白中隱藏童貞的秘密?/是我年老時面對白發(fā)的鏡子?”
空有一腔熱血的現(xiàn)代詩俠,壯志未酬,家國難歸,鏡中卻已滿頭白發(fā),抑或是常常撫摸,鏡子也已發(fā)白,鋪天蓋地的白色,頗顯悲壯。詩人無地彷徨的心情也就可想而知了。仰天長嘯,空谷久久才見回音,只是磨干了詩人的耐性,也無法再聽得真切了。
于是絕望的詩人開始問道佛祖,《佛外緣》如是說:“你來贈我一百零八顆舍利子/說是前生火花的相思骨/又用菩提樹年輪的心線/串成時間綿替的念珠/莫是今生邀我共同坐化/在一險峰清寂的洞府/一陰一陽兩尊肉身/默數(shù)著念珠對坐千古……”坐化的只是理想,舍利的只是信念,干枯的只是懷念,而留下的只有活著的軀殼,用仁俠精神苦苦自慰的生命。
詩人鄭愁予,是以詩歌來書寫自己的生命。他的詩歌以浪子的鄉(xiāng)愁與孤獨的仁俠精神引發(fā)讀者深深的共鳴與悲憫,也是中國現(xiàn)代詩壇的一株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