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寫文章原來有那么多“道道”

寫文章原來有那么多“道道”

——《說說寫文章的小故事》系列之七

劉國昌


我國是文章大國,涌現(xiàn)了很多文章大家,同時也出現(xiàn)了不少的文論家。這些文論家對如何寫好文章頗多研究,從不同角度提出了諸多見解。這些見解或長或短,于今仍有借鑒、指導意義。
下面我們例舉一二,品評一番。


一、 蓋文章經(jīng)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

——出自(三國.魏)曹丕《典論.論文》
在我國歷史上,古人把寫文章看得很重,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曹丕寫的這句話,突出地表明了這一點。
“文章經(jīng)國之大業(yè)”,確實如此。過去情況通報、世情剖析、科舉考試,靠的都是這一紙文章。這些包括奏折、典論、策問等在內(nèi)的文章,在治國理政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文章為“不朽之盛事”,也確實是這樣。為何這樣說呢?就在于文章有“立言”之功效。
大家知道,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有一個過程。在這過程中,人們不斷獲得正確的認識。而“立言”則就是把已取得的正確認識,運用文章的形式使之“行遠垂后”,指導人們的行為。
清代吳楚材、吳調(diào)侯編輯的《古文觀止》一書,選錄了自先秦到明朝末年的222篇古文,堪稱古文中的精華,于今仍有著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古往今來,人們歷來重視文章的寫作、收集,將之作為一件大事來對待。把這件事辦好了,利國利民,能進一步推動各項事業(yè)的迅速發(fā)展。
 
二、必盡讀天下之書,盡通古今之事,然后可以放筆為文。
——出自(清)萬斯仝《與錢漢臣書》
這句話說的是行文寫作時的兩個前提條件,一是盡讀天下之書,二是盡通古今之事。也就是說,要想放筆為文,必須要有知識,要懂得古今歷史。
當然,這里講的“盡讀”、“盡通”,是有點絕對了。哪能做到了“盡讀天下之書”、“盡通古今之事”,才去寫文章呢?然其中的意思卻是明確的,那就是要想“放筆為文”,必須要讀書,要懂歷史。
實踐已經(jīng)證明并在繼續(xù)證明,這兩條確是經(jīng)驗之談、寫作要義。不讀書或讀的少,下筆行文就會感到困難;不懂歷史或懂得少,寫起文章來就會感到力不從心。要想改變這種狀況,出路只有多讀書,多學歷史。
時下我們有些媒體人在這方面做得尚不夠好,有的滿足于自己“文字好”、疏于讀書;有的得意于學過歷史,不再繼續(xù)鉆研。這是不可取的。要想“放筆為文”,使自己的文章寫得精彩,不時有些進步,那就在多讀書、學歷史上多下功夫吧!
 
三、古人文章,似不經(jīng)意,而未落筆之先,必經(jīng)營慘澹。
——出自(清)吳德旋《初月樓古文緒論》
這句話說的是寫文章的過程,落筆之前必須要經(jīng)過經(jīng)營慘澹,即“精心構(gòu)思”這個環(huán)節(jié)。
在我們工作中確實經(jīng)??匆娺@種情況,有些人寫稿很快,不大一會的工夫就“交卷”了。讓人好生羨慕,難道他們有何“神秘武器”?
其實,并沒有什么“神秘武器”。如果說一定有的話,那就是在寫稿之前,他們進行了精心構(gòu)思,也就是“打腹稿”。
著名作家理由曾說過,我寫稿是“六分采,三分想,一分寫”?!跋搿迸c“寫”相比,“想”占得更多一些。想好了,思路順了,寫起來是很快的。
現(xiàn)在有些年輕人寫稿時一味“圖快”,在沒想清楚的時候就動起筆來。結(jié)果寫得不順利,不得不推倒重來。結(jié)果本想快反倒慢了。這種狀況要改變。
 
四、閉門覓句非詩法,只是征行自有詩。
——出自(宋)楊萬里《下橫山灘頭望金華山》
這句話的意思是,關(guān)起門來苦思冥想,這不是寫詩的好辦法,只有通過外出旅行,才能寫出好詩來。
這里說的是寫詩,其實寫文章也是一樣。不接觸實際,不了解生活,怎么能寫出文章來呢?文以實為基,只有深入實際,調(diào)查研究,才能寫出好文章來。
對于媒體人來說,這句話也有警示意義。過去在記者隊伍里有“客里空”現(xiàn)象,即不深入實際就寫稿,寫出的稿子經(jīng)不住推敲。時至今日,這種毛病尚未絕跡,值得注意。
我們現(xiàn)在提倡記者要多接觸實際,多下基層,多交百姓朋友,其實質(zhì)就是要保障寫稿不空、不泛。文章要有“實在內(nèi)容”,要有“實在話語”,這是我們努力奮斗的方向啊!
關(guān)于寫文章的“道道”還有不少,這次暫說到這里。今后陸續(xù)介紹。

(作者為人民日報社高級編輯、人民日報海外版原副總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