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報
電子報

青年應逐夢——在 2019屆本科生畢業(yè)典禮上的講話




  校黨委副書記、校長姚郁
尊敬的各位家長、各位老師、各位嘉賓,
全體2019屆畢業(yè)生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們在這里隆重集會,共同見證2019屆本科畢業(yè)生獲得學位,在人生新的起點上整裝出發(fā)。在此,我謹代表學校,向全體畢業(yè)生同學們致以最熱烈的祝賀!向陪伴你們成長、啟迪你們智慧的父母和老師,致以最衷心的問候!
  四載芳華、寒來暑往,你們把青春篆刻在工程校園,你們用智慧和汗水,不斷刷新著大學成績單。在你們中間,858人政治素質(zhì)過硬,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312人努力追求全面發(fā)展,榮獲優(yōu)秀畢業(yè)生稱號;2000余人次不斷追求科技創(chuàng)新,在全國“互聯(lián)網(wǎng)+”“挑戰(zhàn)杯”等高水平賽事中榮獲省級和國家級獎勵;1923人考取研究生;67人光榮參軍保家衛(wèi)國。同時,還有一大批畢業(yè)生將奔赴祖國各地,為國家發(fā)展建設添磚加瓦。大家每一項成績的取得,都離不開千里之外殷殷囑托的父母,離不開三尺講臺上諄諄教誨的師長,也離不開校園里夙興夜寐的管理服務人員,在此我提議,讓我們用掌聲,向那些為大家默默付出的人們,表達最誠摯的感謝!
  同學們,大學畢業(yè)是人生中最值得紀念的時刻。對我而言,與你們相伴的日子,也特別值得珍視。四年前,你們帶著對未來的憧憬走進了校門,回想2015年的夏天,在你們?nèi)雽W的“第一課”上,我曾囑咐大家:在大學的生活中,要學會獨立,承擔起家庭的責任;要磨練心智,承擔起社會的責任;要積淀實力,承擔起時代賦予的責任。四年時光,稍縱即逝,即將畢業(yè)的你們,學會了獨立自主、經(jīng)受了生活磨礪、練就了一身本領、成長為優(yōu)秀青年。作為相伴與共的同路人,我感到由衷的欣喜,為你們的成長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
  四年來,同學們經(jīng)歷了人生蛻變,你們的母校也經(jīng)歷著跨越式發(fā)展。我們共同見證了學校成功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行列,學校青島創(chuàng)新發(fā)展基地、煙臺研究院啟動建設,新體育館拔地而起,等等。當然,學校各方面發(fā)展建設任務繁重,同學們在這里的學習生活也有缺憾。比如住宿條件比不上“別人家的大學宿舍”,智慧校園建設還滿足不了大家的需求。作為校長,我要特別感謝大家四年來對學校各方面工作的支持、理解和參與。雖然學校距離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還有差距,但我始終堅信,我們的畢業(yè)生是一流的,我們的校友們是一流的,在同學們的關心、支持和參與下,哈工程的特色鮮明世界一流的“工程夢”終將實現(xiàn)!
  同學們,我理解的畢業(yè)典禮,既是臨別前的歡送儀式,又是出征前的教育動員。在未來的人生路上,大家要面臨的更多是夢想與現(xiàn)實的差距、收獲和付出的張力、原則與價值的取舍,如何能積極面對困境和挫折,從容處理矛盾和危機,成為新時代青年人的“必修課”。所以,今天我想就“青年應逐夢”這個主題,跟大家談談我的心得體會,與大家共勉。
  逐夢青年,要不忘奮斗初心。每一個時代有每一個時代的主題,每一代青年有每一代青年的使命擔當。今年是五四運動100周年,回想一百年前,一代愛國青年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國家和民族的偉大事業(yè)中,他們以青春之我、奮斗之我,為民族復興鋪路架橋。實踐證明:只有明確青春因何而閃光,青年為何而奮斗,心系祖國和人民,個人理想才能在時代大潮中揚帆遠航。楊士莪院士,從19歲的青年才俊到88歲的耄耋老者,他一直忠于水聲科技事業(yè)發(fā)展。上世紀50年代,水聲在國內(nèi)屬于空白學科,國防需求迫切,他就把謀海濟國作為自己的使命擔當。69年來,他從為“東風五號”洲際彈道導彈測試落點,到作為首席科學家獨立指揮中國首次深海水聲考察,再到“蛟龍”號上首次安裝打破國際壟斷的定位系統(tǒng)……楊士莪在一次次重大科研任務中,始終以祖國需要為第一需要,以國防需求為第一使命,瞄準國際學術前沿,引領水聲技術發(fā)展。如今,楊士莪院士仍然身體力行,親自參加海上試驗,他還有著像多年前投身愛國理想和強國事業(yè)的那種義無反顧,他仍然以超乎常人的奮勇,踐行著一名戰(zhàn)略科學家和水聲教育家的操守。常言說“格局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我希望工程大學的畢業(yè)生,都能夠?qū)€人奮斗目標與“兩個一百年”目標結合起來,將個人的夢想與國家的夢想結合起來,樹立與新時代同心同向的追夢之志,做無愧于時代、無愧于青春的追夢人。
  逐夢青年,要常葆進取之心。每一個創(chuàng)造輝煌的時代,無不閃爍著創(chuàng)新進取的光芒,每一次突破性創(chuàng)新,無不是青年走在最前沿,爭當急先鋒?;仡檶W校66年辦學歷程,這片熱血的校園始終與新中國國防現(xiàn)代化休戚與共,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學校“艦艇減搖鰭”研制團隊,就是青年人創(chuàng)新進取的典范。該團隊成立初,年僅26歲的李積德、李國斌等一批年輕教師,義無反顧、心無旁騖地投入到減搖鰭的研制任務中。他們克服重重困難,為了完成研制任務連續(xù)幾個春節(jié)沒有回家,最終成功研制了我國首套設計定型的減搖鰭,不但實質(zhì)性增強了海軍戰(zhàn)斗力,還為學校陸續(xù)捧回了包括全國科學大會獎在內(nèi)的多項獎勵。現(xiàn)年81歲的李積德老先生,至今仍在學校“波浪載荷與結構強度”團隊服務,為大尺度模型試驗等科研項目獻計獻策。我希望工程大學的畢業(yè)生,都能學習李老先生這種“一輩子做好一件事”的工匠精神,敢于改革創(chuàng)新、敢于超越自我、敢于求真學問,在不斷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中練就過硬本領。
  逐夢青年,要胸懷務實之心。青年時代是人一生中學習進步、磨礪成長、積蓄底蘊的最佳時期,腳踏實地的增長本領、增加才干是這一時期最重要的人生課題。我經(jīng)常講,青年時代,選擇吃苦也就選擇了收獲,選擇奉獻也就選擇了高尚。我校2018屆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yè)畢業(yè)生劉宇同學,放棄了個性化保研的機會,毅然報名參加了學校第九屆研究生支教團,到吉林省汪清縣支教一年。在這一年時間里,他從講臺上的新手成長為深受愛戴的老師,在平凡的崗位上關愛留守兒童、服務貧困地區(qū)學子,他付出了真心和溫暖,收獲了真實和意義。同學們,基層一線永遠是青年展示才華、砥礪品格、實現(xiàn)抱負的廣闊舞臺。不要用手機去體認世界,而要用身體去丈量天地,行動賦予力量,力量成就夢想。我希望工程大學的畢業(yè)生,都能腳踏實地,做實干家,真抓實干,攻堅克難,成為扎根基層、耕耘奉獻的生力軍,在奉獻中豐富人生閱歷,改變、提升自己和世界。
  各位畢業(yè)生,青春無問東西,歲月自成芳華。希望工程大學的四年時光,能成為你人生寶貴的財富,能讓你成長為更好的自己。今天,你們即將開啟人生新的旅程,但請記住,無論你們走多遠,工程大學永遠是你們溫暖的家,永遠是你們堅強的后盾,希望你們從這里出發(fā),不負青春,在新時代創(chuàng)造新成就!
  最后祝大家鵬程萬里、夢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