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悲觀的思考樂觀的生活


  有兩句看似相悖的警示銘文,一句是“一切都會過去”,另一句則是“一切都不會過去”。
  這兩句話讀上去,不禁讓人深深感佩先人的智慧?!耙磺卸疾粫^去”是以時間推移的角度來看待生命。時間的概念是延續(xù)的,任何事情的發(fā)生與漫漫的時間長河比起來,便好像毫末之于馬體,著實微不足道??烧沁@渺小的一瞬,承載著過去,也預(yù)示著將來。作為時間鏈條的一環(huán),這一瞬永久地印刻在過去、現(xiàn)在與未來。我們不妨可稱之為命運留給你的永久烙印。而“一切都會過去”則從事物發(fā)展的邏輯角度理智達(dá)觀地看待生活,給人注入了樂觀積極的信念,讓人快樂、勇敢地過活。簡而言之,智者讓我們悲觀地去思考生命,且樂觀地面對生活。泰戈爾的一句話特有韻味:“危險、懷疑和否定之海圍繞著人的小小島嶼,而信念卻指引著人們膽敢面對吉兇未卜的未來。
  對于不會過去的命運安排,人是十分渺小無助的。有些東西真的永遠(yuǎn)無法過去:你的性別、性格、出身、家庭背景、遺傳疾病……這些命運的安排始終貫穿著時間的鏈條,就像古希臘早期的命運式悲劇。有時,我們就像那個推動巨石的英雄西西弗斯,勞而無功地將巨石從地面推至坡頂再反復(fù)從之。這種遭遇讓我們不得不以悲觀的態(tài)度思考,讓我們對命運的悲喜無常而唏噓。但是,作為“會思考的蘆葦”,我們雖然無力抗?fàn)幟\的荒誕性,但我們擁有叩問命運荒誕的責(zé)任和理由。它來自于信念,是那種樂觀過活,一切都會過去的堅定信念。
  孔子終其一生都沒有實現(xiàn)他的政治理想,可他卻始終踐行著“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的誓言??杉词顾?jīng)歷了“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的極度困厄,他依然樂觀地生活,依然保持著如赤子般安舒泰然的純粹和興復(fù)禮教、穩(wěn)定王制的決心。文天祥不顧大廈之將傾的頹勢以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堅貞,叩問著命運的大門。作為一個政治家,他不可能不了解當(dāng)時的形勢,可他依然樂觀,依然隱忍而將以有為。于是在他的墓志銘上深刻“仁至義盡”,而后人敬之、哀之、嘆之。
  其實悲觀思考并不影響樂觀過活,對于“一切都不會過去”的思考只是讓人活得智慧些,讓人有些敬畏感。樂觀過活則是“一切都將過去”的真實寫照,讓我們活得更有價值和意義。
  正如泰戈爾所說,命運的無常包圍著小小的人類之島,但我們卻擁有信念和樂觀,膽敢面對吉兇未卜的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