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季應成為反思自我的契機">
電子報
電子報

———記黑龍江省學生聯(lián)合會駐會主席、我校農學院農學1602班劉佳奇

高考季應成為反思自我的契機


  對于青年學子來說,大學不僅僅是一座傳道授業(yè)解惑的象牙塔,更多時候,大學也是一個能挖掘青年潛能、增長青年才干的關鍵性時期。因此,大學期間總會涌現(xiàn)一批批優(yōu)秀的學生干部。但其實,很多同學在意的更多只是學生干部頭頂?shù)墓猸h(huán),而非學生干部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皩殑︿h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光鮮亮麗的外表背后總是有著不同尋常的努力與付出,今天就讓我們進一步了解2019-2020學年度黑龍江省學生聯(lián)合會駐會主席劉佳奇的心路歷程。
  九層之臺,起于累土———校園媒體人的成長之路劉佳奇,一名來自農學院農學1602班的學生,按常理來說,將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樣的學習與鉆研貫徹到底才應該是這位農學人的作風。但是,天生活潑外向的性格以及對新聞傳播的敏銳,使得他在大一剛入學就對校青年傳媒中心記者團這個部門充滿了向往。也就是這份向往,決定了他未來三年的付出和堅持。
  2016年,還是新媒體小白的他,憑借一股干勁兒和積累多年的寫作技能成功留在了記者團成為了一名干事。但是慢慢地,他發(fā)現(xiàn),“記者這份工作,并非能夠滿世界的跑,去各種地方,在工作的同時還可以旅游,而是寫稿、改稿、再改稿,翻來覆去十幾遍?!比绱烁邚姸鹊挠浾吖ぷ髯屗苁瞧v,尤其大一的時候,他還是一個院校都有任職的學生干部。不過,他還是堅持下來了,只因為那份熱愛,因為他所遇到的那些陪伴他、為他加油打氣、和他一起奮斗在校園媒體人行列的朋友。
  2017年,他繼續(xù)留任,成為記者團的副部長,彼時的他,已經不再是去年那個年輕、有些莽撞的他了,因為經過一年的鍛煉,他清楚的意識到作為副部長他身上的擔子更重了,而副部長這一身份帶來的轉變也不僅是稱呼的轉變,他已然從一個單純的接受者變成了一個承上啟下的收發(fā)人,他既要將學弟學妹交上來的稿子改到盡善盡美,也要協(xié)調部門之間的工作。此外,作為副部長的他更是團隊中寫稿的中堅力量,面臨的文字工作更是超負荷的。就好比一年一度的高??茖W營,他需要和其他伙伴犧牲掉暑假里某一周的時間,連續(xù)七天進行從清晨到傍晚的跟蹤報道、從傍晚到深夜的連續(xù)撰稿。
  那年,學校舉辦紀念“一二·九”運動82周年歌詠比賽,為保證新聞時效性,需要比賽結束時立即撰寫好新聞。為圓滿的完成這項工作,比賽當晚,劉佳奇就和其他副部長一起坐在既沒有桌子、又沒有板凳的冰冷的后臺角落里的地板上,一邊記錄臺上的情況,一邊用手機撰稿。也許這份工作看似平常,但這其中的艱難或許只有經歷的人才會懂。
  2018年,憑借出色的工作能力,劉佳奇成為了第五屆校青年傳媒中心的主席,隨著學生工作的進一步深入,他也產生了一些煩惱,“很多人認為當主席很輕松,實則不然,因為主席不僅要考慮青媒每一場活動從頭到尾進行下來的細節(jié),更多時候還要承受一些來自干事甚至是副部長的不理解,可能他們覺得,當主席就沒有工作要做了,但他們沒有想到的是,作為主席不僅僅是圍繞自己的組織來進行工作,更多的是同其他組織、老師進行溝通、交流。所以主席的工作是只增不減的?!?br>  藏器于身,待時而動———“主席”到“主席”的機遇之路雖然如劉佳奇所說,作為主席,他的工作內容很多人并不了解。但他在職的這三年,在校團委的統(tǒng)一規(guī)劃下,在團委老師的悉心指導和青媒所有小伙伴的共同努力下,校青年傳媒中心所取得的成績卻是眾所周知的,當然,這也是給予他工作能力的最好肯定。
  據(jù)統(tǒng)計,“掌上東農”在團中央發(fā)布的綜合影響力排行榜中,共進榜11次,其中一次獲得第一名,三次進入前十,在團中央發(fā)布的單篇排行榜中,13篇進榜,4篇進入前十;“東農青梅”在綜合影響力排行榜中出現(xiàn)3次,成績最佳為第17名。截止到2018年9月,微信平臺及微博平臺共向團中央學校部供稿10篇,共青團中央供稿1篇,全國學聯(lián)供稿1篇,黑龍江共青團4篇,總閱讀量達到了近10萬。
  東農團委抖音自建立以來,共發(fā)布作品38篇,最新統(tǒng)計粉絲數(shù)為3083人,獲贊13000次,總播放量33萬+。@東農團委微博自建立以來,粉絲量11000+,日瀏覽量10000+,在《全國高校團委微博賬號綜合影響力排行榜》多次排名前十,向@共青團中央供稿4篇,被采納2篇,向@黑龍江共青團供稿4篇,均被采納,開展了#早餐十九日#微博打卡活動第二季,被《新晚報》,哈爾濱新聞網(wǎng)等媒體報道。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所有的成績都并非一蹴而就,正是這一點一滴的積累成就了校青年傳媒中心。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也正是這樣一點一滴的積累,讓屬于劉佳奇的機遇不期而至。
  2019年1月9日,共青團黑龍江省委員會下發(fā)了《關于推選2019—20201學年度黑龍江省學聯(lián)駐會執(zhí)行主席的通知》,他在經過多方了解后,覺得省學聯(lián)的確是一個更有挑戰(zhàn)的平臺,“既能鍛煉自己很多,像包括處理人際關系、提高工作能力等,與此同時也能開闊自己的眼界,讓自己遇到很多更優(yōu)秀的人?!庇谑牵诰C合各方面考量以后,劉佳奇進行了省學聯(lián)駐會主席的申報。申報就意味著會接受考察,這其實是一個讓他有些忐忑的地方,據(jù)他回憶,“考察不僅僅是考察我自己,還涉及到我的輔導員老師、團委老師,甚至是書記,我覺得能同時讓這么多老師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為我進行考察,的確讓我有一種重任在肩的感覺,所以就特別害怕辜負老師們的信任和期待?!睘榱瞬还钾摳魑焕蠋煹男湃?,也為了更進一步的鍛煉自己,劉佳奇為了這次考察做了很多準備,首先,他向上一屆的駐會主席進行了一番請教,包括紙質、電子版的材料需要注意哪些細節(jié),他都會在詢問后進行詳細的調整;此外,他也提前了解了駐會主席的工作,并對照自身,提前規(guī)劃如果成功入選、自己如何能充分發(fā)揮一己之力,承擔起一個駐會主席的責任。
  機遇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經過組織推薦、資格審查、綜合選拔、組織考察的層層篩選,劉佳奇最終脫穎而出,成為2019—20201學年度黑龍江省學聯(lián)駐會執(zhí)行主席中的一員。
  生也有涯,知也無涯———學生干部的學習之路從校青年傳媒中心的主席到省學聯(lián)的駐會執(zhí)行主席,劉佳奇擁有了更廣闊的學習平臺,他的思想也隨之發(fā)生改變,“從曾經的干事到青媒的主席,我的言談舉止代表的是青媒和學校。等真正參與了省學聯(lián)的工作,與省內其他高校的學生干部一同相處時,我所代表的是東北農業(yè)大學學生干部的形象,尤其是參與全國性質的培訓、活動時,我所代表的,就不僅僅是我自己和學校了,更是整個黑龍江省的青年學生干部的形象,所以一言一行就更加的重要?!背哉勁e止需要更加注意外,這個平臺也讓劉佳奇愈加發(fā)現(xiàn)自身的不足。從最開始完成部門的工作到對接其他校級組織,再到對接全省進行共青團工作的一些團干部,他在不知不覺中發(fā)現(xiàn),其實任何一個人的身上都有自己可以學習的地方。“接觸的人越多,愈加發(fā)現(xiàn)自身有很多的不足。在學校時,我可能覺得自己工作的還不錯,但是,等我到了另一個更高的平臺時,我就發(fā)現(xiàn),其實我越來越像一個初出茅廬的孩子,愈加覺得我需要學習、需要精進的地方還有很多?!?br>  “不知則問,不能則學”,在認識到自身不足的同時,劉佳奇并未選擇揚長避短,相反的,他更愿意去揚長補短,在實踐中積累寶貴的經驗,“雖然我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在各種各樣的活動中遇到不同的困難,但在這一步一步克服困難的時候,我也收獲了很多東西,這也是我向前的動力和進步的空間。”
  第五屆青年傳媒中心的工作已經結束,黑龍江省學生聯(lián)合會的工作也開始步入正軌。對于劉佳奇來說,前者是一個完美的落幕,后者則是一個嶄新的開始,但他一路走來所付出的努力、所遇見的人都是他心中最美的、最難以忘懷的一道風景,同樣,這些也是他在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時能夠脫穎而出的重要原因。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愿劉佳奇不忘初心,在這條“平凡”的路上繼續(xù)腳踏實地,從而在日后的學習與工作中能夠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撰稿/學生記者 吳桐)
又是一年高考時,新一屆的學弟學妹們在炎熱的六月,紛紛踏上了人生中的重要考場。作為全國性的重大考試,高考已成為了每年的“全民性”熱議話題,從報紙、電視,再到網(wǎng)絡等新媒體,人們皆對此津津樂道,尤其是親歷過高考的大學生們,往往會成為高考話題的積極討論者:無論是貼吧、論壇,還是朋友圈,都可以看到他們熱烈討論的身影。
  若仔細觀察,不難發(fā)現(xiàn)在這場對于高考的熱議中他們可分為兩類:一部分大學生不僅嘗試著解答出了高考題,甚至還在個人社交空間里曬出了詳細過程,以供考完試的學弟學妹們參考;而另一部分大學生則表示,若以自己現(xiàn)在的水平參加高考,恐怕成績都不如一名高三學生。
  值得肯定的是前者,當他們歷經十余年苦讀和“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身心考驗,來到夢寐以求的象牙塔中,在盡享大學自由空氣和豐富課余生活的同時,也沒有忘記需要在高等學府中繼續(xù)逐夢的初心。面對過去的成績,他們默默地告誡自己:“山的那邊是?!?。為了給未來的自己多一些自信和底氣,于是,他們丟掉了迷失或困惑,嚴格要求自己,重整行囊,再次過上了“教室—圖書館—寢室”三點一線的生活。在書山學海中充盈著內心,課余時間,他們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參與學生管理、社團建設,學會溝通交際,在拼搏中體味著自身日新月異的變化。度過的大學時光,成為了他們生命歷程中的寶貴財富。因此,當再次回首高中生活時,他們會明顯地感受到進步,并為此驕傲和自豪。
  對于后者,筆者不禁聯(lián)想到了這種現(xiàn)象:當臨近高考,教育部門發(fā)布通知,嚴禁大學生做替考的“槍手”時,往往會迎來一些大學生們的冷嘲熱諷:“真是高估我們了,以為我們現(xiàn)在的水平能通過高考?”“別提讓我們去替高考了,我們還想讓學弟學妹們趁著高考的巔峰期幫我過四六級呢?!?br>  由此可見,一次高考的熱議,在某些大學生眼中竟成了感嘆自己退步的自嘲。然而,在這自嘲背后,難道不應是警鐘般的思考嗎?
  所謂的自嘲,與其說是對于遺忘知識、能力退步的無奈,不如說是在大學環(huán)境下對個人學習品質喪失的剖析。大學是一個寬松的教育環(huán)境,相對于高中,沒有了那種緊張壓抑的學習氣氛,也沒有了在家長老師等人嚴格監(jiān)督下的“監(jiān)視性學習”,取而代之的是自由的學習氛圍。在這種條件下,一些自律性較差的同學便開始了自我放縱,逐漸沉溺于游戲、追劇等,甚至荒廢了學業(yè),從而導致了舊知識皆忘記、新知識又沒有學的局面。這往往會造成考試時“獨對試題心茫然”的尷尬境地。這種學習自律品質的喪失,會讓你與曾有的知識嚴重脫軌,即使一套曾令你刻骨銘心的高考卷擺在面前,你都要覺得陌生了。而當那些學霸解讀高考題的時候,你卻只能以“過來人”的身份附和一番,再發(fā)出一聲“我已不如當年”的慨嘆,豈不悲乎?
  正如古人言:“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那些評論“若再參加高考,我甚至考不過學弟學妹”的大學生們,并非輸在智力不及,而是由于知識長期廢弛、“上了大學就忘了高中”所導致的結果。正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高中三年的學習積累,是長期積蓄能量、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想必每位大學生都記得這段奮斗的經歷。然而,大多數(shù)大學生并未將這學習上的恒心堅持到現(xiàn)在,從而導致了一種“大學生甚至不如高中生”的怪象。與此相反,反觀一些做高中家教兼職的大學生,不但沒有拋棄高中的知識能力,還在長期的教學中鞏固了原有的知識,做到“溫故而知新”,從而更加增長了自己的能力。還有一些立志考取教師資格證的同學,他們不僅撿起了過去之所學,還能夠以大學更廣闊的視角,博取多學科眾長,從而形成更獨到深刻的見解。試想,若他們再參加一次高考,等待他們的必將是更加優(yōu)秀學府的橄欖枝。
  常言道:“知恥近乎勇”。在筆者看來,對于“大學生退步不如高中生”的評論,未嘗不是一把警醒那些還在自甘沉淪的大學生們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而這種退步之恥,決不應當化為大學生再議高考時無力的自嘲,而是要成長為砥礪自身的強大力量。筆者認為,當今大學生所欠缺的,正是斯巴達人那種勇于競爭、不甘人后的狼性精神。大學相對于高中的環(huán)境,更像是一個易使人溺于享受的溫室,但我們豈能成為安享現(xiàn)狀、固步自封的羔羊?因此,找回高考時的那份積極與奮斗,在這個高考季中洞察到久違的進步,用于重塑大學生新的自我,才是在這場高考熱議中我們應有的收獲。
  古人云: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對于高考,我們回首過去,笑談已逝的三年春秋;對于大學,我們展望未來,希冀不負人生的青春韶華。而面對這嶄新的每一天,我們都應從過去汲取新的智慧、增長新的思考,就如我們從高考的熱議中有所思索的那樣,激勵著我們不斷前行。 (撰稿/學生記者 房漢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