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起名
理工學院 滕欣欣
姓名,一直覺得是個自然的存在,“姓”隨父母,“名”由父母長輩定,縱使覺得有的名字好聽、好記,也未細想。直到輪到我為孩兒們起名,方才覺得起名是件大事,是個關乎科學與人文的大事。名字不在是個平常的稱謂,每個人的名字稍微一琢磨,都能感受到特定的含義和期許,這些莫不來自起名者深深的關愛和寄托?!百n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藝;教子一藝,不如賜子好名”,有夸大成分,但還是可以反映名字的重要性。
現(xiàn)在起名,一可以找起名公司,二可以自己動手。先說起名公司,有現(xiàn)實生活中的店面,也有網(wǎng)店可選,林林總總,眼花繚亂,價格也是千差萬別。起名公司一般會根據(jù)家長的要求列出相關名字若干,家長若有滿意的名字,便可定下,不滿意,可以再取,服務倒也周到,甚至有起大名送小名的服務。雖有起名公司,其實名字的決定權還是在父母手里,父母要的是專業(yè)建議和個人意愿的統(tǒng)一,只希望能給孩子一個更完美的姓名起點。
自己動手起名,是個反復糾結的活,要經(jīng)歷“山重水復疑無路”,方能“守得云開見月明”。起名很難,難在要兼顧家庭輩分等多重因素。我好歹是個大學教師,自然希望孩子的名字能兼顧些文化內涵。想起了漢人起名有“女詩經(jīng),男楚辭,文論語,武周易”一說,于是從懷孕開始便讀起了《詩經(jīng)》《楚辭》,不是中文出身,讀起來很難有深刻地體會,還是直接查一查來自《詩經(jīng)》《楚辭》的好名字吧,一查好名字還真不少,有內涵、與眾不同,只是大都被人用了。譬如《詩經(jīng)》中“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徽音”已有林徽因,《詩經(jīng)》中騰鳴,食野之蒿”,“呦呦”已有屠呦呦,《楚辭》中 “寧廉潔正直以自清乎”,“自清”已有朱自清,《楚辭》中“前望舒使先驅兮”,“望舒”已有戴望舒,凡此種種不勝枚舉,突然發(fā)現(xiàn)歷代名人、甚至當代明星姓名大都有文學典故、歷史來由,縱使沒有典故的名字,譬如李白、杜甫,單名一個字,看似簡單,但人與字相互成就,一字千秋,寫盡風華,后人豈敢亂用。各種糾結好不容易有了相中的名字,和家里人一商量,千挑萬選的名字居然和老家鄰居的孩子的姨媽的名字同音,這關系把我繞的,算了吧,還是避開、再起。終于又有了相中的名字,再商量,名字里的字不符合孩子的輩分,有不尊重長輩的嫌疑,否定……否定三、五次之后,起名的熱情深受打擊,于是“誰否定的誰起”。老人們有了主動權,一邊說“我們哪會起名啊”,一邊扒拉各家孩子的名字,起名成了長途電話中的重要議題。自由過大就是放縱,從懷孕中期醞釀的名字,一直到孩子滿月還在討論中。
如此糾結,應該是每個為人父、為人母者必然經(jīng)歷的一件事,八萬漢字、五千年歷史,需要的不過一個或二個或三個字而已,我們糾結的是,找不到能完整、完美、全方位、立體化體現(xiàn)我們對孩子獨一無二的愛的那些字,心愛自然慎重,飽含期待自然情深。
因為聚焦,起名的重視程度被放大。等到名字確定,發(fā)現(xiàn)每個祖國的花朵都有一個好聽的名字,每個祖國的花朵都被家人簇擁在掌心中,名字更多的是一個代號。家庭背景是孩子的起跑線,胎教是孩子的起跑線,名字是孩子的起跑線,后面的早教、幼兒園等等也是孩子的起跑線,這么多隨時出現(xiàn)的起跑線,累慘了家長,卻也讓家長時刻亢奮,樂此不疲,每個小花朵都需要后續(xù)源源不斷的關愛和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