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6 月 23 日,由于競標失敗,扎根北大14 年的野草書店無奈撤離,而今店主趙亮正在艱難地尋找下一個開店的地點。
野草書店位于北大校園內(nèi),北大師生、甚至慕名而來的顧客,無不是愛書需要書的人,它的經(jīng)營上,書的銷路,絕不是問題。然而它還是難逃閉店的命運,其中的緣由讓我們深思:難道是小型實體書店命里該絕?為什么我們的社會對它們?nèi)绱瞬挥押??它們會有擺脫艱難求生重新步入正軌或者找到其他出路的時候嗎?
不可否認,自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到來,電子閱讀逐漸代替紙質(zhì)閱讀,紙質(zhì)出版物的銷量直線下降;而后網(wǎng)上書店的興起,力度頗大的折扣更是擠壓得實體書店無所適從。2016 年一份調(diào)查顯示,我國的實體書店在 2007-2015 年間,大約減少了 1.5 萬家。小型實體書店在這樣惡劣的環(huán)境下紛紛關(guān)閉,幾乎只有學校附近才有存活的小型書店。
野草書店在這方面的困擾比較小,但是在書店所在地重新公開招標的時候,它還是敗給了新華書店這種實力比較強勁的實體書店。在一個本就不大的市場里,野草這種沒有什么強大后盾的小型書店和擁有相對雄厚實力的大型連鎖書店競爭,難免敗下陣來。大型書店的優(yōu)勢在于空間的寬大,讓它擁有豐富的圖書種類;而早先積累的大量資金又讓它在新時代可以嘗試轉(zhuǎn)型,轉(zhuǎn)變書店整體裝修風格,增加與書本閱讀相關(guān)的經(jīng)營業(yè)務(wù),吸引以文藝青年為代表的顧客,逐步扭轉(zhuǎn)局勢。而野草書店,可以說是當下小型、微小型實體書店的縮影。它們大多開在學校的附近,方便學生們、老師們購買書籍??臻g狹小逼仄,堆滿了密密麻麻的書籍。新書、二手書都在這里流通?;蛟S店主能精準地揣摩學生老師們的書籍需求,但總歸經(jīng)營的種類很狹窄。
書的情懷在現(xiàn)實面前不堪一擊。但我們或許不應該如此悲觀。當獨立小型書店能夠在堅持中找準定位,并在精神層面不斷加深定位,直到它的形象不再僅是一家書店,而是能在文化交流上一直與讀者保持共鳴的精神憩地,從而培養(yǎng)了一批又一批的忠實粉絲而不僅是顧客,那么,有機的顧客群或許能幫助它維持生命力。
只是更多來自現(xiàn)實的壓力仍是難以解決,我們無法寄希望于成本的下降,也難以要求政府政策惠及,只能希望有一天它們能夠找到平衡的方法。比如長沙卡佛書店推出志愿者活動,征求來自大學的志愿者幫助打理,既建立起與顧客的聯(lián)系,又節(jié)省了一筆人工費用。又若是小型書店與學校合作,學校幫助他們尋得場地,他們提供師生所需的書籍,或許也可得到雙贏,從而獲得生存擴張的資本,不久的未來能重新在城市一隅生存,成為小小的“精神圣地”。
原野草書店店主趙亮一邊焦慮一邊滿懷希望地等待書店重新開張的一天,很多小型書店則不知道那一天還會不會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