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赴一場傳統(tǒng)文化的盛宴

在過去,老北京流傳著這樣一首民謠:“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過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兒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燉白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fā);二十九,蒸饅頭;三十兒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去拜年:您新禧,您多禮,一手的面不攙你,到家給你父母道個喜!”直到今天,我們還能聽到這樣的歌謠,然而自己會唱的卻是不多了。

我見過穿著成套漢服的“漢服文化愛好者”,卻對于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習俗乃至日期卻啞口無言,也見過金發(fā)碧眼的外國人對于中國的詩詞文化侃侃而談。談不上是文化的衰落,亦談不上是國人文化認同心的倒退,這些詞都太高級,太沉重。只是看到這些事情,心里難免落寞,一股莫名的酸涌上鼻頭。請灶王爺爺、貼過門錢兒、貼春聯(lián)……諸如此類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習俗漸漸被人遺忘,反而南瓜燈、平安果卻漸漸火熱了起來。但是你知道嗎?在祖國大地的角角落落,皆有著讓人崇拜的文化習俗。

山東,擁有肥沃的黃河沖積扇,是中華文明的兩大發(fā)源地之一。這里有莫言筆下的東北高密鄉(xiāng),也有老舍筆下那古老的濟南溫暖的冬天……獨特的地域醞釀了這里獨特的文化,淳樸、善良是山東人的代名詞,也是他們引以為傲的標簽。每逢過年過節(jié),更是熱鬧非凡。來自山東省會濟南的郭林說:“每逢過年村里面都會組龍燈隊,鑼鼓隊,秧歌隊,小孩子們跟在隊伍后面咿呀咿呀的喊,大人們手里拿著糖葫蘆或兜著孩子的一眾小玩意兒跟在后面,這是一年里最清閑也是最忙碌的時候。舊時村里都有個習俗,正月十二開始去水井那里取水、燒紙、玩龍燈,感謝大自然對我們用水的供給。正月十三、正月十四的時候,龍燈隊,鑼鼓隊,秧歌隊便走街串巷,來回表演。到正月十五晚上,也是最熱鬧的時候,夜里每家每戶都會放煙花炮竹同時迎著響聲舞龍敲鑼打鼓,熱鬧非凡?!币荒甑男量鄤谧?,最終在萬家團圓的燈火中、在舉杯相慶的飯桌上、在敲鑼打鼓的喧鬧中,最終化為了一句又一句的“過年好?。 ?。

河南,地處黃河中下游,是中原文化的根源所在地,是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縱橫家等各家思想的發(fā)祥地。在河南當?shù)?,民風濃厚,具有濃郁的中原文化特征。不同于山東,這里的節(jié)日氣氛似乎早早就開始了。自臘月初,就邁入了“年”的行列。農(nóng)歷臘月二十三,是春節(jié)前的一個重要民間節(jié)日,人們稱它為“祭灶節(jié)”,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小年”。每到這個時候,人們按捺不住迎接新年的喜悅心情,停下手中各種活計,忙忙碌碌地例行年前的祭灶送神活動。每到臘月二十三這天,中原城鄉(xiāng)噼噼叭叭燃放起新年的第一輪鞭炮。城鎮(zhèn)居民忙于購買麻糖、火燒等祭灶食品。而在廣大農(nóng)村,祭灶的準備活動和隆重的祭灶儀式更是在震耳欲聾的炮聲中漸漸拉開了帷幕。來自河南省駐馬店市的高春艷回憶起自己幼時在奶奶家過“小年”的時的情景,仍是一臉的滿足與幸福。她說:“到了夜里,就要開始祭灶儀式了。祭灶人跪在灶爺像前,懷抱公雞。也有人讓孩子抱雞跪于大人之后,焚燒香表,斟酒扣頭,充滿了神秘的色彩。祭灶儀式結(jié)束后,就是小孩子們最期待的了:人們開始食用灶糖和火燒等祭灶食品,有的地方還要吃糖糕、油餅,喝豆腐湯,祈求一年的好運與吉祥?!惫?jié)日的氣氛點燃了這一片神秘的土地,中原文化也愈來愈繁榮發(fā)展.

山西,這個擁有“華夏文明搖籃”、“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之稱的中華民族發(fā)祥地,這個東依太行山,南臨呂梁山的“華夏之根”,擁有著無數(shù)令人艷羨的獨特風俗與文化。跑旱船、踩高蹺、放煙火、跑竹馬、小車舞、挑椅舞、、倒懸花鼓……都充滿著濃濃的晉中風味?!懊磕甑恼率浇粋€村子就會進行尤為盛大的‘跑馬’活動。一路前行,眼前是一條長200米、寬4米的古巷道,原來這就是官道,跑馬就是在這狹窄的巷中來回奔跑。放眼看去,道路上,臺階上,甚至房頂上都密密麻麻擠滿了人,等著觀看這一場盛大的儀式,”來自山西的薛發(fā)一邊說著一邊比劃著,仿佛一切的景兒都在眼前似的,“騎士們頭裹紅布條,上馬坐定之后,一旁的人便揮起手中的長鞭使勁打馬,那馬便在僅有兩米多的狹窄的青石古道上一路風馳電掣般如箭飛出。有的騎手為了展現(xiàn)騎術的高超,會把雙手放開,讓身體支起來作一些更驚險的動作,這時就會聽到一片叫好之聲。直把尖叫著的看客驚得目瞪口呆。”一年的紅紅火火也就隨著馬兒一樣飛奔向前,不管這一年是為了生計打拼而奔波勞累,還是為了享受生活而不懈奮斗,在這一刻的人們是閑暇且真正放松的。

無論是龍燈隊、祭灶還是跑馬,中華文化的傳承就是在這一個又一個的節(jié)日中得到升華,得到紀念。即便是近些年總有人抱怨我們的節(jié)日氛圍不再濃厚,失去了“年味兒”,但是中華文化依舊是富有生機與活力。青年朋友們,讓我們共同赴一場傳統(tǒng)文化的盛宴,做一個啃食傳統(tǒng)文化的“老饕”。 (閆 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