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識紅旗渠
年少之時,紅旗渠就是響徹大江南北的名字。多少年來,紅旗渠就是革命精神的象征、戰(zhàn)天斗地的典型體現(xiàn)、艱苦奮斗的生動注腳。而且,紅旗渠是河南人創(chuàng)造的奇跡,是中原文化新時代的續(xù)寫,在長期的耳濡目染中既耳熟能詳,又充滿著一種自豪!
很早就渴望見識紅旗渠的神奇、宏闊,但也許因為地處河南,總覺得有機會走進;也許因為機緣不巧,至今未能成行。去年“七一”,文學院組織黨員老師赴紅旗渠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始得以與向往已久的紅旗渠晤面。
盡管對修建紅旗渠的壯舉、關于紅旗渠的故事聽了無數(shù)次,但是,走進紅旗渠還是無限的震撼!
紅旗渠是林縣人民引漳入林工程,是在懸崖峭壁上修建的水渠,是在綿延的太行山腰架起的一條河,是挑戰(zhàn)現(xiàn)實、挑戰(zhàn)天地、挑戰(zhàn)人的極限、乃至不可為而為之人間傳奇,所以被稱為“人工天河”“世界奇跡”。
紅旗渠的修建是與林縣的缺水歷史聯(lián)系在一起的。林縣深處太行山區(qū),與山西、河北交界,地質(zhì)的早期也許雨水豐沛,草豐樹茂。但據(jù)史料記載,從明朝正統(tǒng)元年到新中國成立,林縣發(fā)生自然災害100多次,大旱絕收30多次。有時大旱連年,河干井涸,莊稼顆粒不收。史料記載和民間傳說干旱嚴重到“人相食”。1959年,林縣又遇前所未有干旱,境內(nèi)4條河流斷流干涸,水庫見底,水渠無水可引,山村群眾不得不跋山涉水遠道取水以解生命所需。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和嚴峻的現(xiàn)實面前,讓林縣的黨組織下決心從根本上解決老百姓的生活生產(chǎn)用水問題。建國后,林縣曾經(jīng)修建一些水庫,但因水源有限,缺水仍然常見。根本解決水的問題,林縣沒有充足的水源,必須尋求外部解決,而周圍最重要的水源就是山西平順的濁漳河。1959年10月10日,林縣縣委召開會議決定把濁漳河的水引到林縣來,時任縣委書記楊貴發(fā)出了“重新安排林縣河山”的號召。實際上,“引漳入林”并非易事。起初,認為“上7萬人,每人1米,2月初動工,大干3個月,5月1日就能通水。”開工不久發(fā)現(xiàn),近4萬人擺上工地,卻渺不可見。原想幾個月完成,干起來方知,工程浩大,施工艱難,須打持久戰(zhàn)。但林縣黨組織沒有畏縮,林縣人民沒有被嚇到,人力不夠,男女老少齊上陣;資金缺口,全縣各社隊籌措彌補;再大困難、艱險,以愚公的精神克服。就這樣,林縣人民不動搖、不退縮,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遇山開洞、遇崖架橋,憑著一雙手、一把镢頭、一把鐵鎬,削平了1250座山頭,架設151座渡槽,開鑿211個隧洞,修建各種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達2225萬立方米,建成了一條總干渠70多公里、支脈總長1500多公里的“人工天河”,徹底改變了林縣嚴重缺水的窘?jīng)r,解決了老百姓的生命之源。
來到紅旗渠紀念館,一幅幅歷史畫面展現(xiàn)在面前,仿佛穿越時空,直達林縣人民披星戴月、風餐露宿、攀崖走壁、打釬放炮、挖石填溝、筑石成渠的崢嶸歲月:那鐵釬還迸發(fā)著火星,那獨輪車和荊筐還沾滿泥土,那鐵锨和鐵鎬的木柄還留著余溫。這里有開工誓師大會的群情激昂,有主干渠建成通水慶祝大會的歡呼跳躍,有當年充饑的干糧,有露宿的茅草、洞崖,10萬人馬,10個春秋,以山為家,山不低頭人不停歇,水渠不成永不撤離,終于以堅毅不拔的決心、撼動日月的氣慨完成了一個偉大的壯舉!
參觀“人工天河”,從紅飄帶廊橋向上攀登。廊橋是紅旗渠景區(qū)的入口,矗立在一個峽谷地帶,目視距谷底少說百米。這里乃豫晉交界處,向下俯瞰,也是豫晉的通道,公路上是川流不息的大卡車;旁邊一條河流沉于谷底,水流細小,大面積河床無水,被人們種上了莊稼,可以想見,林縣自有的河流水量有限,當年修建紅旗渠何等必要。廊橋到紅旗渠畔有300多個臺階,臺階陡立,拾階而上,仍有攀援之感,足以說明紅旗渠所經(jīng)之地處處險要。踏上紅旗渠前后回望,紅旗渠穿山而過、盤山而居,一側是懸崖,一側是峽谷,就像吊掛在懸崖絕壁上的一條玉帶,千回百轉,百折不回,終將漳河水流進林縣人民的心田。沿著渠畔石板廊道前行,清水順寬闊石槽汨汨涌流,暢通沉著;被劈開的崖壁上奇石林立,偶有草木從縫隙冒出,皆為風景;渠水穿過的山洞都是險絕之處,尤以青年洞最為著名,這里地勢險惡,石質(zhì)堅硬,但又是必經(jīng)之路,300余名青年奮戰(zhàn)一年又5個月的時間,打通了這個620余米的山洞,使紅旗渠得以貫通。向下望,紅旗渠沿途都是峽谷,幾乎沒有向上通行的路徑,從底部爬到渠畔山腰都非常困難,而要在絕壁的腰間架起一條河流,難度可想而知。如今,徜徉在渠畔的人們欣賞的是紅旗渠雄偉壯美的風景,不可能真正體味到建造紅旗渠的艱難!
林縣人民總結的紅旗渠精神是,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團結協(xié)作、無私奉獻。的確,這是林縣人民修建紅旗渠的壯舉中升華出的偉大精神。在當時的生產(chǎn)力和物質(zhì)條件下,林縣人民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這樣一個浩大的工程,憑的是改變命運、追求幸福生活的信念,靠的是苦干加巧干,全縣一盤棋、工地一盤棋,分工協(xié)作、相互支援、無私奉獻。在參觀紅旗渠的途中我一直在思考,除了林縣人民的總結,紅旗渠這座豐碑還給我們什么啟示?在我看來,中共林縣縣委和楊貴書記的使命擔當和膽略氣魄,是紅旗渠產(chǎn)生的前提條件。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歷史最終也是由人民完成的。林縣人民數(shù)百年來都有徹底改變嚴重缺水的歷史渴望,但當時修建一條“人工天河”幾乎是不可能的。中國共產(chǎn)黨的使命就是為人民謀幸福,新中國為了解決缺水和水患,黨領導人民修建了許多大中小型水庫。而林縣徹底改變?nèi)彼臍v史使命自然落在了林縣縣委的肩上。縣委書記楊貴那時還是二三十歲的小伙子,但他有共產(chǎn)黨人的使命感,勇敢地提出、規(guī)劃修建“引漳入林”工程。盡管開始對困難認識不足,但施工中異常艱巨,如果沒有以楊貴為代表的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的敢想敢干、責任擔當,把人民的愿望轉化為創(chuàng)造歷史的行動,就不可能有紅旗渠工程;如果沒有堅韌不拔的毅力、沒有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強大的組織力,面對重重困難,工程也可能無果而終。
歷史是一部教科書。今天,我們正處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進程之中,更需要責任擔當。我們每個人都需要認真拜讀紅旗渠這部價值連城的大書,從中汲取力量,提升境界,增強責任擔當,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歷史進程中創(chuàng)造無愧于時代的業(yè)績?。ㄗ髡呦滴膶W院黨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