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營造濃郁氛圍 推進“雙一流”高校建設





  時光荏苒,歲月如歌。今天,當我們拿出散發(fā)著油墨清香的第500期 《寧波大學報》時,仿佛是在閱讀一張記載寧波大學歷程的名片。自1995年5月創(chuàng)刊第一張校報至今,《寧波大學報》已走過23個年頭,彈指一揮間,它忠實地記錄和反映了寧波大學的成長史,也是一部厚實的學校文化史。這里記載著人才培養(yǎng)的艱辛和歡樂,記載著進入“雙一流”建設高校的感動與重任,記載著人才強校的號角和歷程,記載著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的艱辛和輝煌,也記載著“寧波幫”樓里樓外的拳拳深情。這里更記載著改革開放的傳奇,記載著寧大人的光榮與夢想!
  在校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全國、省高校校報研究會的指導和幫助下,23年來,《寧波大學報》緊緊圍繞學校中心工作,深度挖掘教學改革、人才培養(yǎng)、團隊建設、校園文化等學校工作特色和亮點,在不斷的探索與實踐、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中,走出了一條富有自己特色的辦報之路。被媒體專家稱為“《寧波大學報》現象”。
  此刻,我們還要追溯和回顧校報的三大特色。
  我們把思想深度作為大學校報的靈魂。評論是最受讀者歡迎的新聞體裁,體現了一張報紙的立場與思想。作為時評的《寧大新語》《白鷺論壇》,結合學校改革發(fā)展實際和師生關注熱點,以獨立的思考和深刻的評論,發(fā)人深思,引領了時代和學校的主流思想。作為學術評論的 《大草坪教育園地》,匯集了省內外的專家學者,圍繞教育領域的公共話題,進行學術討論,提出創(chuàng)新觀點,至今已有200多期,現已結集出版,可謂篇篇精彩、廣受關注。《寧波大學報》評論已成為校報的特色與亮點,在國內校報中獨樹一幟,曾多次在中國高校校報協(xié)會的年會上做過典型介紹。
  我們把文化品位作為大學校報的使命。校報的每一篇消息、通訊、專訪,都傳承和體現了寧大校訓、寧大精神和感恩文化,體現了寧波大學的文化品位與精神高度。對學校每一個重大發(fā)展成果的報道,力圖總結提煉其中蘊涵的精神力量;對優(yōu)秀師生員工的宣傳介紹,力圖表達他們身上的優(yōu)秀品質,切實推進了學校的師風學風建設,體現了大學的學脈、學術、學風,較好地宣傳和闡釋了浙東學術傳統(tǒng)與寧波幫精神。
  我們把創(chuàng)新品質作為大學校報的力量。在改革的進程中,勇于創(chuàng)新,幾度改版,成效明顯。從10多年前的“主報加??钡霓k報模式,到多年來對版式的改革、對題材的創(chuàng)新、對專版的調整、對欄目的變化,都體現了校報編輯部同仁的創(chuàng)新意識。正因為堅持不懈地改革創(chuàng)新,使校報始終保持了較高的辦報水平,贏得了廣大讀者的充分肯定。
  過去的傳統(tǒng)和經驗值得珍視,希望《寧波大學報》以后能將這些傳統(tǒng)和經驗繼續(xù)傳承下去并加以發(fā)揚。結合學校發(fā)展目標和傳媒生態(tài)的變化,這里我對《寧波大學報》及相關校園媒體的發(fā)展談幾點想法。
  當前媒體融合正進入關鍵時期,傳媒行業(yè)將搭乘“互聯網+”的快車,深入轉型、深度融合,校報作為高校新聞宣傳的主陣地,其融合發(fā)展完全可能走出一條獨特道路。在深度融合的過程中,高校校報既要發(fā)揮傳統(tǒng)優(yōu)勢,又要積極運用新媒體手段,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服務高等學校改革發(fā)展。
  高校校報作為一份紙質媒體,既具有社會報紙的功能,又具有高校校報的特性。要始終圍繞學校中心工作,始終立足于校園、服務于師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校報與社會報紙同屬新聞媒體,具有新聞的特性。擔負著“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yōu)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歷史使命。高校校報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及時報道學校改革和發(fā)展的動態(tài)、經驗與成就,以內容為王,大力宣傳正面典型,弘揚正氣、化解矛盾,成為領導與師生溝通的橋梁、學校形象的窗口、思想學術的載體、辦報育人的陣地。
  要準確把握學校發(fā)展大勢,順勢而為,主動策劃和組織新聞報道。學生是學校的根本,立德樹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務,校園媒體要在弘揚師德師風、樹立學生先進典型上多著墨、多用力,要努力使校園媒體成為文化育人的平臺。
  今后,我們要忠實履行黨的新聞輿論工作職責使命,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深化改革創(chuàng)新,加強隊伍建設,改進宣傳報道,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不斷提升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凝聚師生力量,努力營造推進“雙一流”建設高校快速發(fā)展的濃郁氛圍?。ㄐ|h委副書記唐紹祥在“高校媒體融合研討會暨《寧波大學報》500期座談會”上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