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xié)和學子采訪客家年俗活動紀實">
電子報
電子報

青年新聞人新春走基層展現(xiàn)新時代新農(nóng)村文化自信
——協(xié)和學子采訪客家年俗活動紀實



學生記者采訪芷溪飛龍社舞龍隊長 學生記者采訪芷溪飛龍社舞龍隊長 林響 林響/ /攝 攝






學生記者在制作年糕 學生記者在制作年糕 林響 林響/ /攝 攝


學生記者在羅坊走古事現(xiàn)場合影 學生記者在羅坊走古事現(xiàn)場合影 朱高航 朱高航/ /攝 攝








  ■本報記者 陳雅真/文
每年正月十五前后,福建省龍巖市各縣乃至各個鄉(xiāng)鎮(zhèn)都紛紛上演“鬧元宵”的大戲,吸引不少來自全國各地的媒體人前來報道。2018年,福建師范大學協(xié)和學院(以下簡稱“協(xié)和學院”)與連城縣旅游局聯(lián)合舉辦了“感受客家年俗,見證強國年味”大學生記者新聞采訪活動,吸引了協(xié)和學院、華僑大學、福建師范大學、福建中醫(yī)藥大學、莆田學院、仰恩大學五所高校的15名大學生記者組成采訪團,走訪龍巖市長汀縣、連城縣的十余個鄉(xiāng)鎮(zhèn),走進村莊、鄉(xiāng)間、古民居群落、紅色舊址,體驗式采訪、了解客家年俗文化、客家建筑風格。
新視角探訪魅力年俗文化
2月28日,采訪團一行來到龍巖連城縣芷溪村。這個古村落藏著不少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败葡簟薄凹t龍纏柱”“閩西漢劇”“十番音樂”……“一個小村落里藏有這么多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讓我對這片土地充滿了好奇?!眳f(xié)和學院學生記者站攝影記者林小毳說道。
  在芷溪村的澄川公祠外,芷溪舞龍“紅龍纏柱”精彩上演。協(xié)和學院學生記者站采編部部長林志超親身體驗了一把,在表演藝人的指導下,他試著將龍頭舉過頭頂,不一會便感覺到吃力,“重!整個龍頭的重量只能靠一只手撐住,更難的是,在不停轉(zhuǎn)動手腕的同時還要配合武術(shù)的步伐?!绷种境鳛楫?shù)厝耍瑓s是第一次體驗芷溪舞龍“紅龍纏柱”,這讓他對家鄉(xiāng)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激起了他宣傳家鄉(xiāng)民俗文化的熱情,“老藝人們的敬業(yè)讓我十分敬佩,我要利用自己新聞專業(yè)的知識去發(fā)掘更多有價值的新聞素材。”
  走在培田古民居內(nèi),客家建筑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青年新聞人們用心感受著這被稱為十大“中國最美村鎮(zhèn)”之一的古民居群落,撫摸帶著歷史痕跡的磚瓦,用筆尖、鏡頭記錄歲月所留下的斑駁。
  “泥巴越多,財運越旺”,協(xié)和學院兩名學生記者還跟隨《海峽都市報》記者黃啟鵬來到長汀縣舉河村采訪“鬧春田”。抬關(guān)公像在水田中奔跑打轉(zhuǎn)是為了祈求來年風調(diào)雨順、家人一年到頭平平安安,頗有意思的年俗活動,深深打動了隨行采訪的協(xié)和學院學生記者站攝影部原部長朱高航:“以前只能在報紙、電視上看到這類報道,這次能實地感受太難得了,燦爛的客家文化感染著我們?nèi)ネ诰虮澈蟮墓适?。?br>擔責任爭做新時代新聞先鋒
3月2日,在連城縣羅坊鄉(xiāng),客家人鬧元宵活動“走古事”吸引近萬名群眾前來觀看。為全方位呈現(xiàn)“走古事”,活動前夕,海峽都市報媒體記者黃啟鵬對新聞攝影進行了指導,安排攝影記者們分布在“走古事”的5個必經(jīng)之處。
  當天凌晨5點半,采訪團成員便起床洗漱,準備動身前往現(xiàn)場,爭奪絕佳位置。協(xié)和學院學生記者站首席攝影記者葉曉暉蹲守在居民點,拍攝“古事”從宗祠沖出的場景;同是攝影記者,朱高航與黃啟鵬前往扮古事的小孩家中,記錄“走古事”前化妝、上裝過程。
  攝影記者陳可涵堅守在欄橋上長達5個小時,放棄跟隨古事陸地競走,只為了抓拍古事河中逆水狂奔的場景。“古事下河盡管還不到十分鐘,但水中激烈追逐的場景太震撼了,我的等待是值得的?!标惪珊f。
  在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連城芷溪花燈(市級)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黃世平的家中,學生記者采訪團來到了黃世平制作花燈的工作室,聽他講解制作芷溪花燈的復雜工序,“制作一盞花燈,往往要一家人齊上陣,以前只是我的妻子,現(xiàn)在兒子、兒媳也都加入到了這個行列。我希望這個民俗可以一直傳下去!”
  “客家人對民俗文化的傳承很自然,自發(fā)形成老中青三代接力,這是我們發(fā)掘傳承故事的一大有價值的選題。”莆田學院的大學生記者黃鵬輝感受到的是客家人對民俗文化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青年新聞人在采訪中感受年俗文化帶來的“魅力沖擊”,展現(xiàn)文化傳承下的一個個故事、場景,更是看到自己身上展現(xiàn)文化自信的責任。協(xié)和學院學生記者站采編部劉詩瑤表示,“作為新時代的新聞人,更應吹響新號角,此次采訪,看到燦爛的客家文化有更多青年人的傳承,我更感覺到自己有義務將新聞報道做好?!?br>  采訪團一行共采訪了10余項民俗活動,拍攝了5000多張照片,在多個媒體平臺上推廣客家民俗文化。本次采訪活動也得到了新聞媒體的大力支持和關(guān)注,《中國教育報》、中青在線、中國新聞網(wǎng)、《福建日報》、東南網(wǎng)、《海峽都市報》等媒體均給予了深度報道,中國新聞社記者張斌、《福建日報》記者林輝、《海峽都市報》記者黃啟鵬等還隨團采訪,全程指導學生記者采訪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