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貿大校名縱橫談


  9月10 日王玲書記在慶祝教師節(jié)大會講 話中說:通過紀念建校60 周年凝練學校精神, 提升學校文化,為此將成立專門機構,撥出專 款。此講話開啟了60 周年校慶的序幕。
  筆者為配合迎接校慶的活動,將撰寫有關 回憶和評論文章。第一篇先從1984 年北京對 外貿易學院更名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談起。 更名只為不稱所? 1984 年我校校名由北京對外貿易學院改 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這是大凡有一點校史常 識的人都知道的,究其動因和意義,恐怕就很 難說清了。
  擯棄i nsti tute 而稱uni versi ty,有一種說法 是怕外國人誤認為我校僅是家研究所。1978 年 改革開放,對外貿易行業(yè)是開放的前沿,我校 率先與國外(主要是西方發(fā)達國家)高校有了 較多的交往。人家來訪能看到校容校貌還沒問 題,若是校領導出訪,或者是在國內其他場合 與外賓交流,遞上一張名片,上面印著 Bei ji ng Insti tute of Forei gn Trade,難免產生誤會。蓋因 他們那邊綜合性高校稱為uni versi ty(大學),專 科性高校或社區(qū)高校稱為col l ege (學院),而 i nsti tute 據說通常是指以研究為主要職能的獨 立機構。外國人望文生義,往往把我校當作對 外貿易研究所。既然是這樣,繼續(xù)叫 Forei gn Trade Insti tute 是不行了,剩下的就是或者稱 uni versi ty,或者稱col l ege,兩者相權,就高不就 低,于是下決心改稱大學?,F在想起來,這個說 法未必確切。美國著名的麻省理工學院( Mas- sachusetts Insti tute of Technol ogy)校名中也使 用i nsti tute,怎么沒人誤認為研究所呢?
  學科建設開商經分立之先河1982 年,國家有關對外經濟關系的四部委 合并,成立對外經濟貿易部,英譯名是 Mi ni stry of Forei gn Economi c Rel ati ons and Trade,簡 稱經貿部( MORERT)。作為隸屬于該部的高校, 一旦決定叫“大學”,自然得叫對外經濟貿易大 學,這在那個年代似乎難以逾越,所留給學校的 余地就是外文譯名。將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英譯 為 Uni versi ty of Internati onal Busi ness and E- conomi cs,體現了校領導和專家們的智慧:明確 經濟和商務兩大學科的分野,突出國際化特色。
  自上世紀50 年代全面學習蘇聯經驗以 來,我國財經類高校的學科設置是僅按行業(yè)劃 分,設立國民經濟、工業(yè)經濟、農業(yè)經濟、商業(yè) 經濟和外貿經濟等專業(yè)。在計劃經濟國家中, 企業(yè)附屬于國家,沒有企業(yè)作為獨立經濟實體 自我管理的概念,因而在學科上也沒有 Eco- nomi cs和 Busi ness的分野。我校自改革開放之 初即認識到經濟學和工商管理學分立的必要 性,并在學科建設和課程開發(fā)中注重落實。英 譯校名的推出,則是教改成果外化的標志。在 國內財經類高校中,這無疑是開了先河。
  以多向的、全球性的 Internati onal 取代雙 向的 Forei gn,是為了突出國際化特色。后來的 實踐證明,此一更名有利于促進我校學科發(fā)展 和國際學術交流。
  我校原名英譯縮寫為 BIFT,可巧俄譯縮 寫 為 ПИВТ (全 稱 ПекинскийИнститут Внешней Торговли),都可以按發(fā)音回譯成 “彼夫特”。經貿部先后共開辦四所高校,除我 校外還有上海對外貿易學院、廣州對外貿易學 院和天津對外貿易學院,形成了- IFT系列,后 三家英譯分別縮寫為 SHIFT、 GIFT和 TIFT。我 ?,F名縮寫 UIBE,一般都是按英文字母名稱 念成“友—愛—俾—益”,但也聽到過某些歐洲 人將其拼讀為“偉—博”,這倒也很能贊許我校 之強。
  樂為行業(yè)性院校建設多科性大學之先1949 年以前創(chuàng)辦的中國高校,無論是國立 (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還是私立(如南開 大學等),亦或教會所辦(如輔仁大學、燕京大學 等),其學科涵蓋都是綜合性的,當然也少數如 醫(yī)學院和美術高專等。新中國建立后,學習蘇 聯高教經驗,于50 年代初建立了一批與國民 經濟行業(yè)緊密對口的高校(如“八大學院”和北 京對外貿易學院等),沿用蘇聯的校名用詞,一 律稱某某i nsti tute(俄文是институт)。這些行 業(yè)性高校為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培養(yǎng)了大 批高級專門人才。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 場經濟逐步建立,原來專業(yè)對口、計劃分配的 模式逐漸被寬口徑培養(yǎng)、自主擇業(yè)所取代;科 學技術和社會經濟的飛速發(fā)展,也使得行業(yè)性 院校的專業(yè)需要大幅度拓寬。然而這些院校一 般既不可能建立與其原有特色跨度距離很大 的新專業(yè),也不可能建立文史哲和基礎理學專 業(yè)。他們自然或不自然地走上了以原有專業(yè)為 依托,向相近和相關專業(yè)拓展的道路,于是中 國的行業(yè)性院校先后轉型成為與uni versi ty 原 意不一致的多科性大學,而與uni versi ty 原意 相符的高校則被稱為綜合性大學。
  在這眾多行業(yè)性高校中,我校是最早更名 者之一,也可以說率先向多科性大學轉型過渡。
  更改校名的聯想和反思1995~2004 年,是中國高校合并和改名的 高潮期。此期間,先后有許多高校借合并和升 格機會試圖掛出耀眼的招牌。高潮過后,留給 人們的是評說和反思。
  先說“經貿大學”由單數變復數的事。1993 年新一屆國務院組成,設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經 濟貿易委員會,簡稱國家經貿委,作為超級部 委,它主管全國工業(yè)生產和流通綜合事務。而 主管對外經濟關系的部改稱對外貿易經濟合 作部( Mi ni stry of Forei gn Trade and Economi c Co-operati on ——— MOFTEC),在原簡稱前面加 個“外”字,叫“外經貿部”。于是在國家部委層 面,“經貿”即由單數變成了復數,或者說“經 貿”已經由狹義的“對外經濟貿易”擴展成廣 義?;蛟S是受此啟發(fā),1995 年,北京經濟學院 和北京財貿學院合并后取名首都經濟貿易大 學,也簡稱“經貿大學”。而后,外地也有學校改 名稱某某經貿大學。當時,我們這邊頗有些人 不滿意,說他們怎么能也叫經貿大學,這不是 不正當競爭嗎?我說,你也不想想,我們有壟斷 這四個字的權利嗎?還是下大力氣辦學強校 吧,只有這樣社會才認你這個“正宗”經貿大 學。后來高校改名風越演越烈,連公路學校升 格都稱為某某交通大學了,人家上海交大和西 安交大不照樣辦嗎!
  在高校合并和改名的高潮中,“對外經濟貿 易大學”8 個字也免不掉被端出來評說一番,甚 至有主張改名的。先后出現過多種議論,歸納起 來無非是兩點:字數問題和缺少“國”字頭問題。
  據說校名以4 個字為好,一般不超過6 個 字,最多不超過8 個字。叫“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已經不合常理了,應該縮減字數,于是有人建議 叫“和平大學”??墒悄脒^沒有,4 個字的如北 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 學等,哪個不是百年老校,列名“985 工程”;而 除他們之外,4 個字的學校還有兩類,一類是設 在某古都的大學,或者是設在某地級市的大學, 再就是民辦大學。就以上第一類而言,以古都 現名冠名的大學已經存在,為了響亮,就以古都 (曾用名)冠名,目前已有一所,事與愿違,就是 叫不響。如果有哪所高校想再試試,例如叫盛 京大學、汴梁大學、臨安大學之類,保不齊被人 誤認作民辦大學。我校如叫“和平大學”,自然被 歸于民辦大學一類了。當年此議一經披露,招 致眾多抨擊,指責動議者居心不良,想把一所 “211 大學”搞成社區(qū)大學或野雞大學。有人說, 你干脆痛快點,叫“和平里大學”吧。還有人說, 和平大學“好”,發(fā)揮我校國際化優(yōu)勢,辦成聯合 國維和人員培訓學校,為世界和平做貢獻。
  校名要不要帶“國”字頭,不好一概而論。 百年老校們是不在乎“國”字頭的,倒是行業(yè)性 院校紛紛搶戴“國”字頭帽子。于是“北京××學 院”差不多都改稱“中國××大學”了。應該說絕 大多數這么一改確實更響亮了,如學院路上那 幾所。但也并非都如此,社會輿論認為,北京東 郊某學院改為中國××大學,是弊大于利。依我 看,未必有“國”字頭就比無“國”字頭的好聽。 解放前北京有所“中國大學”,誰能說它比輔仁 大學、燕京大學響呢?更遑論與北大、清華相比 了。西方國家大學極少有“國”字頭的,或者說 名校都不帶“國”字頭??赡苡腥藭f,西方國 家表達地理位置的習慣與我們不同,他們總是 把小地名寫在前面,大地名寫在后面。那我們 就看看日本,日本在地址排列上與中國同,看 看他們的大學名字與地名的關聯吧。北京大學 中文系———請注意人家并沒有稱 “中文學院” 之類———系主任陳平原教授對此有一番考證, 他指出實際情況是:東京大學名聲高于日本大 學,日本大學名聲高于國際大學。目前北京有3 所外事院?!饨粚W院、國際關系學院和我 校,都不帶“國”字頭,一并“淪為”光榮的少數, 依我看這反倒因其“另類”而更彰顯特色。
  一所高校的名字,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個 符號,代表著它的成就、歷史和文化。至于具體 叫什么,或許不那么重要。還是應該在辦學上 下功夫。學辦好了,名字自然就響亮了。